肝癌、肝硬化
肝癌,為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患者以中年以上男性居多。由於開始發生的部位不同,分為原發性與移轉性兩種。原發性肝癌是肝本身癌變,如某些肝硬化轉變為肝癌。
肝癌是十分惡性的癌,如果未經治療,病人往往在半年內就可能會死亡。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癌症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而肝癌在男性為第一位,在女性則為第二位。
肝癌好發之年齡在45∼55歲之間,正值壯年期,若靠臨床有症狀而診斷出的肝癌,一般預後較差,平均存活率約6∼9個月,因此罹患肝癌之後,不論對個人、家庭、社會或國家,均造成一重大損傷,值得個人重視與警愓。
肝癌與下列五點是目前公認最有關係的﹕
B型肝炎病毒:
台灣是世界上有名的B型肝炎盛行區,B型肝炎帶原者約佔15∼20%;且B型肝炎病毒證實可崁入肝細胞核內,可能造成細胞的變性,而形成日後的肝癌。肝癌患者中,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佔80∼90%,且其家屬帶原率及肝癌之發生率亦比一般人高。
C型肝炎病毒:
C型肝炎的感染也是肝癌的一項危險因子。台灣地區約有30萬C型肝炎帶原者,肝癌患者中,高達50∼70%患者併有C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肝硬化可能是肝癌的先兆,也可能是造成肝癌之原因,任何原因造成肝硬化之後均有機會變化成肝癌。
肝毒性物質:
能使肝臟受損之毒性物質,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由徽菌所產生的黃麴毒素。本省由於溫度高、濕度大,徽菌易滋生,而食物中如稻米、玉米、花生等,是較易被徽菌污染而產生黃麴毒素。
其他因素:
免疫機轉的缺損、營養不良、感染、長期酗酒、服用過量藥物如類固醇、荷爾蒙、動情素及先天性新陳代謝之缺陷等,亦有報告和肝癌有關。
肝癌中醫治療
一、肝癌的病因病機與脾虛
人是一個陰陽平衡的統一的整體,當某些內外因素的影響引起了平衡失調,導致全身病理生理的變化就會表現於局部,惡性腫瘤就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現。內因 以正氣虛衰最為重要,一旦人體正氣虛衰,邪氣乘虛而入,邪正相搏、留而不去,發生腫瘤。脾積的發病部位和症狀與肝癌極為相似。脾積的發病機制強調了肝病為 基礎,然後是脾虛狀態下,“肝乘脾”得病。“肝乘脾”是脾積主要方面,而腎只是“王者不受邪”而已。
二、肝癌的證候與脾虛
原發性肝癌常見症狀如腹脹腹瀉、乏力、消瘦、食欲減退、噁心、嘔吐等都屬於中醫的”脾胃”範疇。而肝癌晚期的黃疸、腹水、腫塊疼痛、發熱亦是脾虛的結果。
1. 黃疸的主要病機:外濕侵襲每易傷脾;脾虛失運易滋生內濕,濕邪中阻,肝臟疏泄失常,致膽液不循常道,溢於肌膚而發生黃疸。
2. 腹水:肝病傳脾,肝脾俱病,久病及腎,肝脾腎功能失調、氣血水停於腹中是臌脹的基本病機。尤以脾土衰敗為關鍵。
3. 腫塊疼痛: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血運無力可致瘀。瘀久可以化熱,脾虛可以聚濕生痰,痰熱瘀結可成毒,而痰瘀結毒正是腫塊的基礎。
4. 發熱:脾虛氣血生化不足,陰火內生,可致發熱,脾虛陰液不生,或熱病過久,或過用溫藥可致陰精虧虛,水不制火而發熱,此病多因血虛得之,或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火鬱則發之。
三、健脾扶正的臨床研究
統計發現,原發性肝癌脾虛證患者病例僅次於氣滯類居基礎證型的第2位。研究表明,肝癌患者在行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時配合長期服用健脾益腎中藥可在一定程度 上減輕介入治療所致的慢性肝功能損害。中國中醫科學院抑扶專家小組應用健脾益腎顆粒治療有脾虛表現的包括肝癌在內的晚期腫瘤患者,發現能較好地控制癌痛, 改善食欲,增強體力,振奮精神,改善睡眠,不同程度地提高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指標。
四、肝癌從脾論治的統計分析
採用回顧性抽樣調查方法,隨機抽取5家醫院以中醫藥治療為主的原發性肝癌病歷834份,採用SPSS10.00統計軟體對其症狀、體征、中醫病位元與治療 用藥情況進行分析。結果:症狀、體征頻次率在50%以上和聚為第1類的均為納呆食少、神疲乏力、肝區疼痛、進行性肝腫大、同時出現兩個症狀、體征以上者占 84.6%。病位頻次率在50%以上和聚為第1類的均為肝脾。所用藥物歸類分析,頻次大於150次和聚為第1類的為健脾類、化瘀類、理氣類、清熱解毒類。 結論:肝癌的主要症狀、體征是中醫病位在肝,與脾密切相關;中醫常用治則為健脾、理氣、化瘀、清熱解毒。
總之,肝癌與脾虛有著密切的關係,健脾扶正對肝癌治療有特殊的作用,雖然在肝癌的一定階段裏可能有瘀結、熱毒、痰熱或陰傷而辨證應用活血化瘀、清熱 解毒、清熱化痰或養陰的方藥,但那只是協助陽氣流動以防“陰成形”的方法,畢竟此等方藥多用或過用都有傷陽的弊端。所以,脾胃是扶正和顧護陽氣的根本所 在,是中醫治療肝癌的重點。
留言列表